本文是《10分鐘帶你看懂支付寶的交互設計》系列的第二篇。本文主要從支付寶的底部導航欄中的“財富”、“朋友”、“我的”三個部分,為大家分析支付寶頁面中的交互設計。
上篇文章中,我們分析了支付寶的首頁,了解了:支付寶的首頁是如何通過設計實現了其主要功能?
接下來的文章中,我們來看看:支付寶在其它界面的交互設計又是怎麼樣的呢?
一、“財富”篇
按照“國際分析案例”,我們先眯着眼來看財富頁面的整體布局,財富里將界面劃分為了導航欄、個人財富、備用金花唄、支付寶系列產品、活動推廣五個區域,如圖1所示。
圖1. 支付寶“財富”界面
在頂部導航欄,“財富”二字表明用戶目前所在位置,右邊搜索欄是是對股票相關的一些搜索;在個人財富里,將總資產(用戶最關心的血汗錢)和昨日收益(用戶關心的利益)置於頂部,字體最大,讓用戶一眼即可看見,並且在總資產旁邊,用“保障中”幾個字,讓用戶放心,增強用戶對支付寶的信任度。
在個人財富欄,整體採用上文下數(上面為類別,下面顯示數額)的設計風格,清晰明了。備用金和花唄緊挨着個人財富區,在邏輯上面來說是可以的(當用戶個人財富沒有了,就會想到備用金和花唄)。但是這裡的排版設計的不是很好,沒有延續上文下數的風格,而且這個版塊位置太小,而且做得沒有吸引力,並不能很好的讓用戶發現。
接下來是支付寶系列產品的入口區,只留了五個入口,不多不少,既不會讓用戶感到選擇困難,又對產品有很好的曝光。接下來是活動推廣區,延續了支付寶首頁活動推廣的設計風格,在界面上保持了一致性,這裡就不做贅述了。
二、“朋友”篇
朋友界面,一共分為四個部分——導航欄、搜索欄、產品入口區、聊天信息區,如圖2所示:
圖2. 支付寶“朋友”界面
頂部中間位置是朋友(導航作用,顯示所在頁面),右邊為通訊錄和“+”,和首頁的一樣,為“+”設置多個入口,強調了“+”的重要性。
此處的搜索框與首頁的搜素框一致,但是在朋友界面加入這個與朋友關係不太強的界面,是不太明智的決定(用戶在朋友界面,多數使用場景是想看信息,又何必在此處增加頁面視覺干擾呢?首頁已經在明顯位置安排了搜索框,在此處安排實屬不知道意義何在?)。
生活號、小程序、生活圈放在此處,同樣增加了視覺噪音,這裡可能是因為商業的需求,需要將這三個入口放在一級頁面。
朋友信息界面也是奇葩,各種通知信息也算是朋友?明顯邏輯不對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各類非朋友信息歸入一類,這樣整個界面看起來就會明朗許多。但是此處應該是涉及了商業需求,不然阿里的設計師早就按照微信的樣子來做了。
這裡我想預言一點東西:支付寶一定在等某個合適的機遇(也許是等騰訊系社交產品遭遇到重大風波,也許是等支付寶的粘性足夠強大的時候),等時機一旦成熟,支付寶一定會將社交屬性提取出來,另闢山頭,做專屬於支付寶特色的社交產品。這樣做既能減輕支付寶的負擔,又能使阿里專註社交功能的開發。
三、“我的”篇
整體看來,我的界面設計的很清晰,採用細條目的方式,增加了各個內容曝光的機會並且具有很好的擴展性。
細條目採用左logo+名稱,右指向性標誌的設計風格,並且可以在細條目中添加更多信息,刺激用戶去點擊,以此來促進用戶的轉化率,如圖3所示:
圖3. 支付寶“我的”界面
四、“總結”
通過這次分析總結,我發現了支付寶的設計有以下特點:
- 界面風格統一,具有很強的一致性;
- 每個界面的擴展性都極強;
- 很好的平衡了商業需求和用戶需求;
- 在細節處理上面花了很多心思;
- 情感化體驗設計突出.
支付寶作為一款國民化的支付工具,好的設計當然不止這些,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自己的想法。
五、寫在後面
上一次的文章,有很多的前輩指出了我的缺點和錯誤,在此表示感謝。 我的實力很有限,寫的文章大家看看就好,覺得不對的,有不同意見的,歡迎和我一起討論。
相對於其它頁面,為什麼我會對首頁花那麼多文字去介紹,我想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:
- 一個APP的首頁一定是設計的最精彩的地方,所以分析首頁就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,能看出這個APP的設計水準;
- 成功的APP,它的交互設計、界面設計,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性。
所以,基本上首頁分析完了,其它界面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也就大同小異了。